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决策部署,切实推动城乡发展从依赖增量向挖掘存量转变,我市抢抓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契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有关部署要求,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扎实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探索出具有漳州特色的低效用地再开发路径,激活了一批“沉睡资源”,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在近期召开的全省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现场会上,我市3个典型案例入选全省低效用地再开发典型案例,现分期予以刊发,供各地相互学习借鉴。
今日刊发——《漳浦县源文兴改造项目》
漳浦县源文兴改造项目
(再开发类型:政府收储后重新出让再开发)
一、项目基本概况
村哲实业(漳州)有限公司原为台资企业,位于旧镇工业园西区,主要从事钟表生产,用地面积106232.81平方米(折159.35亩,国有土地使用证证号:浦国用2010第013号)。因行业不景气,厂区内尚有约81亩用地未投建利用。漳浦县根据企业情况,适时引进漳浦源文兴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进行低效用地开发再利用,取得良好成效。
二、改造主体和改造模式
该项目改造主体为漳浦源文兴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自行车零配件生产,漳浦县政府充当中间人,协助村哲实业 (漳州) 有限公司、漳浦源文兴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土地权属办理。该项目由漳浦县政府收储后重新挂牌出让。先由漳浦县自然资源局将村哲实业尚未开发利用的5.4111公顷(81.1665亩)土地以950.74万元进行收储,再重新挂牌出让给漳浦源文兴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开发建设。
三、低效用地再开发取得的成效
规划建设了5栋车间、1栋仓库、1栋办公楼、1栋宿舍,总建筑面积44077.44平方米(计容面积66328.6平方米),厂区布局合理,建筑设施崭新,生产活动有序开展,充满生机和活力,土地利用率大幅提高,实现了从闲置到高效利用的转变。项目总投资3200万美元,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900万美元,为当地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产业发展和税收贡献。


四、主要做法
一是政府收储举措。
漳浦县自然资源局积极行动,对村哲实业的闲置土地进行评估和收储,以合理的价格950.74万元将81.1665亩土地纳入政府储备,为后续重新开发奠定基础。
二是服务企业推进建设。
漳浦县绥安工业区企业服务中心发挥重要作用,专人服务企业办理项目立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方案设计送审等前期工作,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提高了项目投建效率。
三是招商引资盘活。
漳浦县委、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入从事自行车零配件生产的企业(漳浦源文兴科技有限公司),为当地带来了新的产业活力,促进了产业多元化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
五、政策经验
一是适时收储政策。
密切关注土地利用情况,对于因市场变化等原因导致的低效用地,及时采取收储措施,将闲置土地资源重新纳入政府调控范围,为后续优化配置创造条件。
二是优化服务机制。
建立专门的企业服务机构或团队,为新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包括项目审批、规划许可等前期工作,提高项目建设效率,增强企业投资信心。
三是产业引导与转型。
在土地再开发过程中,注重引入符合当地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的新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对于台资等外资企业的引入和支持,有利于创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区域协同开放与吸引外资水平。
四是合理定价与出让。
在土地收储和出让过程中,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定价,确保价格既能反映土地的实际价值,又能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开发,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