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自然资源局
当前位置:漳州市自然资源局 >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漳州市“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022-12-09 17:14 来源:漳州市自然资源局
  为建立科学高效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依据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和上一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经专家论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市自然资源局组织开展了《漳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一、背景依据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漳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势总体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自内陆向滨海由低山向丘陵、台地和平原呈阶梯状过渡。地质环境较复杂,受台风暴雨影响频繁,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面广、点多且分散。虽然“十三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取得明显成效,但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仍然严峻,薄弱环节与短板仍未全面攻克。因此,科学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合理部署未来五年地质灾害防治目标任务,对有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言意义重大。

二、目标任务

《规划》充分衔接《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目标及要求,重点工作任务综合考虑防灾新形势新要求及往年防灾任务实施情况等要素而设定。《规划》以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总目标,坚持改革创新,全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建设。到2025年,实现风险调查评价更加精细、智防监测预警更加精准、综合治理部署更加科学、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升、科学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并设置了11项量化的重点指示,其中约束性指标7项、预期性指标4项。

三、范围期限

规划范围为漳州市所辖行政区域陆域。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25年。

四、主要内容

《规划》包括前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面临形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防治区、地质灾害防治任务、保障措施等六个部分。

(一)前言

系统阐述了规划背景、规划依据、规划对象、规划内容、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二)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面临形势

阐述全市地质灾害现状,截至2021年7月底,全市登记在库的地质灾害点302处,高陡边坡1738处,威胁群众近3万人,威胁财产约2.5亿元;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防治体制机制、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科技防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将面临的更高要求、严峻形势以及薄弱环节。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阐述了“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指导思想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等五个规划原则,并明确了规划的目标。

(四)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防治区

将我市陆域划分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包括高易发、中易发和低易发)和非易发区。其中,易发区分布面积为9043.71平方千米,占比73.64%;非易发区分布面积为3236.51平方千米,占比26.36%。同时考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地质灾害防治现状,将全市划分为62个重点防治乡镇和71个一般防治乡镇。

(五)地质灾害防治任务

围绕“风险调查评价更加精细、风险预警更加精准、防治工程更加科学、综合防治能力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五大方向部署主要任务,安排了16个具体项目任务,主要包括11个县域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45个险情中型及以上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180处群专结合监测预警实验点、7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50处排危除险、72户避险搬迁以及防治能力提升等任务。

(六)保障措施

明确了落实责任分工、健全统筹协调体制、加强资金保障、加强监督管理制度等措施,保障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五、关键词诠释

(一)地质灾害

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二)防治体系

以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风险防控四大体系为核心,强化科技支撑,推动智慧防灾减灾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三)调查评价

指采用专业技术方法分析地质灾害状况和形成发展条件,评价地质灾害风险,本规划主要包括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险情中型及以上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现有地灾点及高陡边坡调查评价等工作。

(四)监测预警

指对灾害体采取的防灾预警措施和预警平台,本规划包括群专结合监测、专业监测、群测群防以及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系统等。

(五)综合治理

主要指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排危除险、避险搬迁等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措施,不断降低地质灾害风险,使地质灾害威胁群众解除地灾威胁。

五、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解读单位:生态修复和地灾防治科

联系人:张志伟,

联系电话:0596-708521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